优秀学子的成长故事(二)

优秀学子的成长故事(二)

2020-12-18 16:28 | 未知 |

优秀学子的成长故事(二)

刘恩泽:学霸也爱听相声

图片

三年前,作为中考优秀生的刘恩泽曾经接受记者的采访,而三年之后,他又交出了高考的优异成绩,理科高考总分676分,加上领军计划的20分优惠认定,考入了清华大学理科试验班类(数理)类。

谈到自己的考前状态,刘恩泽说他还是很紧张的,不过按照老师教的方法复习,就会觉得特别踏实,“如果什么都不看,心里就会一直发毛。”作为新华中学初中部优秀生,刘恩泽当年不仅直接升上高中特长级部,还一直担任班长的职务。

在刘恩泽看来,高中三年要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学习方法。高一是一个过渡阶段,没必要投入过多的精力去上课外的提高班,应注意课上的吸收率,跟着老师的节奏打好基础。“高二则是一个开阔视野的阶段,”刘恩泽认为,高二是高中三年最重要的一个阶段,学习生活会越发紧张,各种竞赛也在这个时期进入筹备。“无论是竞赛习题还是为高考做准备,对于逻辑思维的培养都是很重要的。”另外,对于基础知识,特别是计算能力的掌握,也是很大的一个加分项。“到了备考后期,很多同学还是会在加减乘除等基本的运算中丢分,这是特别可惜的。所以在高二阶段注重培养自己的运算能力,能为高三打下很好的基础。”而高三是一个查漏补缺、回归基础的阶段,根据自身的能力,难易结合,多巩固基础,遇到问题及时请教老师。“另外还要注重学科间的联系与差异,数学和物理强调的是严谨,一步一步循序渐进,化学和生物重要的是答题思路以及对于考点的掌握。”

新华中学特长级部的学习环境轻松而有针对性,也让刘恩泽觉得受益匪浅。“在班里,我们的学习是可以有自主性安排的,因人而异,跟每个人自身的状况契合度很高,不用必须按部就班、强制性学习。而且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特别像朋友,对我的状态调整和学习方法的改善都有很大帮助。”

刘恩泽说,自己从小就对相声特别感兴趣,是个不折不扣的“纲丝”。“我一直特别喜欢郭德纲的相声,听了快十年了,他的每个段子我都听过很多遍,里面的小曲唱段我也学着唱。”不只爱听,刘恩泽还经常写段子,上台表演。问到同学们的反应,刘恩泽谦虚地说:“不敢说多受欢迎,不过每年学校的联欢会,我们的相声节目都是压箱底的绝活。”

高考前一天,各科的老师到班里对学生们做考前最后的嘱咐时,刘恩泽还发挥特长给老师和同学们带来了惊喜和笑声。“语文老师进来我们说一段,英语老师进来又说一段,全是即兴发挥,大家笑得特别开心。”(宋珅)

孙瑞霄:学习特别有计划

图片

在难得清凉的午后,性格文静、面带微笑的孙瑞霄接受了采访。穿着白色的衣服,不用说话,已给人非常舒服的感觉。刚刚开口介绍自己,又是不徐不疾的语气,不用说出考分,也会让人给出“好学生”的评价。在清华大学领军计划考察中,她曾以初审优秀的成绩进入选拔,最终获得40分优惠认定。今年高考中,孙瑞霄获得681分,考入清华大学理科试验班类(化生)类。

在实验中学同学们的描述中,孙瑞霄是最令人佩服的“能把理科学得很牛”的女生。她总是能把每科的学习安排得井井有条,还能照顾好周边的人。虽然孙瑞霄是2000年出生的“00后”,比周围大多数的同学都要小,但孙瑞霄总是那个照顾别人的人。一位同学介绍说,一次他们一起去北京参加暑期班,课程结束后返回天津,孙瑞霄早早就订好车票,安排好乘车计划,这让她特别感动,也特别佩服。

孙瑞霄的独立和自主,让她的学习特别有计划。因为父母工作繁忙,跟爷爷奶奶常住的孙瑞霄很独立,遇到困难首先想到的是自己找到一个解决办法。她认为,对在学习上没有什么可依赖的学生来说,自己想办法就是最好的办法。除了要自己规划好学习,老师也是最可信赖的人。

孙瑞霄觉得,实验中学给了每一个学生自由生长的空间,老师们不会给学生约定条条框框,而是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出现。在实验中学学习六年的张静明深有感触,通常老师们会把事情的对错和可能出现的情况告诉学生,无论是参加学校的活动,还在学习上的指导,老师们都会把自主权交给学生。如果还像小学老师那样事无巨细地管理,同学们的学习能力就没有办法培养。

面对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,她已开始了自己的筹划。“先要学会做饭”,现在孙瑞霄已学会了煮面条,“首先得让自己独自生活时不挨饿不是吗?”不但不要挨饿,她还计划在这个假期里,了解大学的学习和生活,“一个人在外上大学,总不能把父母带在身边,随时随地照顾和帮忙出主意,要自己学会处理各种事情。”(贾林娜)

张嘉睿、王一正:生活学习好搭档

图片

张嘉睿(左)、王一正(右)

塘沽一中的张嘉睿和王一正,同一所学校的同窗学子,在高考中又取得了理科高考总分693分的相同成绩,双双并列全市理科第六名,而他俩回忆说,在高考两天两人也穿了相同颜色的衣服!如今,两人分别考入了清华大学计算机类专业和经管学院,将在大学继续做同学。

两位同校同分的尖子生在一起,张嘉睿的沉静和王一正的活跃相得益彰——尽管在王一正看来,张嘉睿平时的表现并不像初次见面表现得那样“闷”。

“高三时唯一想干的事就是睡觉。我还会抓紧父母出去遛弯的时间打打游戏。”当王一正说出这些惊人的话时,很难想象他是一个尖子学生,经常想把自己放在一个松散的环境中。但“散漫”的王一正,在张嘉睿的评价中,却是另一个样子,对学习一丝不苟,不会放弃每一个钻研学习的机会。在王一正眼中,张嘉睿平时跟班里同学一起踢毽子,还组织各种班级活动,也是活泼得很。这两个考了相同考分的好朋友,对对方都是赞赏有加的,

跟张嘉睿和王一正聊高中生活,总是脱不开他们平时的兴趣爱好和课余生活。俩人都参加过学校的模拟联合国社团,在这个社团里,身为班干部的他们进一步磨炼了自己的表达能力、组织能力;参加学校的合唱比赛,两个人也是忙前忙后。喜欢踢毽子的张嘉睿能号召半个班的同学一起踢。王一正也不会因为喜欢打电子竞技游戏耽误为班集体奉献,作为班长的他总把出力气的事情揽在自己身上。

谈到个人兴趣爱好眉飞色舞,说起学习两个人却相当认真。张嘉睿说,专注对做任何事情都很重要,玩的时候不要总惦记着有哪些题要做,学习的时候也不要开小差想着玩。而王一正说,有时在家盼望父母不在家的时候打打游戏,但是到了高三很少冒出这样的愿望,明确当下之事非常重要。

在王一正、张嘉睿和他们的父母看来,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需要靠学生、家长和学校的团队合作,孩子的自主自立、家长的理解支持和学校老师的引导、因材施教,才能给学生创造出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。

张嘉睿这样评价自己的高中生活:老师负责、教学讲求方法,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培养。王一正的家长也是对塘沽一中的“培优班”赞赏有加,每位老师都会对学生进行一科科地分析,找出不足,同时巩固自己的特长优势,给孩子们创造出很大的提升空间。

塘沽一中主管教学的副校长刘倩表示,学校非常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,在高一高二时会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活动来锻炼能力,这些能力对高三阶段的冲刺复习非常有帮助。而老师们的敬业也不仅仅体现在对学生时间上的付出,更是通过观察每个学生,帮他们找出问题,进行有针对性、具体化的辅导,并及时跟踪矫正。同时学校对学生追求卓越意识的培养,也让学生发展和展示个性、勇于超于自己,这些都会使学生终身受益。(贾林娜)

杨碧莹:将来我要当老师

图片

作为今年新区高考文科学霸,塘沽一中毕业生杨碧莹的高考分达到了646分,考入了清华大学文科试验班类(人文与社会)专业。此前,她曾参加清华大学文科营活动,获得了清华自主招生的10分优惠认定。

这是一次跨越千里的采访。当杨碧莹将自己的理想志愿明确为“清华大学人文与社会专业”后,她便和妈妈一起周游云南,去看梦想中的泸沽湖。“四周都是高山,半山腰往上都是云雾,湖水清澈,水草、小鱼一眼就能看见。”跟自己想象中的一样,又不太一样,真实的泸沽湖让女孩文艺的心情泛滥开来,用相机记录着一点一滴。“我怕用眼睛记录的美景很快就会忘记。”

像喜欢旅游一样,音乐更是杨碧莹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调剂品。没有特别钟情的歌手,网站推荐的曲目只要自己爱听,便可以无限循环播放,直到听腻了,那种戴上耳机可以让脑袋放空的音乐就是她最好的解压剂。能让她彻底放松的还有宫崎骏的漫画,不需要追剧,却又可以沉醉在唯美的画风里,让一切压力烟消云散。

这个长相文气的姑娘擅长辩论,爱好健美操,而且从小的理想就是当一名教师,当一名可以倾听、洞察学生想法的老师,“就像自己学校的老师一样”。

在学校里,杨碧莹积极参与了两个看起来和她风格不太搭的活动:健美操和辩论社。每一项选择,她都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。“健美操可以锻炼身体,让我的协调性更好。”而在辩论社里,她学会了用不同的视角去看待问题,接受和包容更多的观点,让自己心胸更加宽广。“在我看来,辩论没有输赢,有的就是让自己接受更多思想。”

谈及未来的理想,杨碧莹说,对自己影响最大的就是老师,特别是高三的时候,每次考试完她都会和老师交流,分析自己“技术”和心态。“老师经常牺牲自己午休时间和我聊天,”这让她感觉到自己被关注。当老师也是杨碧莹从小的梦想,她希望未来可以当一名能够倾听和洞察学生想法的老师。

暑假里,杨碧莹打算学骑自行车,这个别人早就学会的技能,她因为种种原因至今还没有学会。共享单车很方便,将来大学生活也会需要,杨碧莹打算填补一下自己的短板。假期里还要学会游泳,“听说清华不会游泳就不能毕业。”

对待各种学习方法,杨碧莹说,“只要运用好,就是最有效的。”她和大多数人一样,会做错题本,特别是数学,一直持续到5月中旬,把每一道题全都吃透。“永远都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”,这就是杨碧莹的学习秘籍吧。(王祖凌)